09:00~19:00 一二三四五
09:00~21:00 六日
546南投縣仁愛鄉定遠新村26之1號
(049)2801082
課程大綱 > 種與品種
種與品種
2020.11.02
課程大綱 > 種與品種
種與品種

種與品種
台灣油茶栽培,歷史悠久,主要栽培有兩種:台灣原生種小果油茶和源自中國大陸的大果油茶。
屬於山茶屬植物 (Camellia spp.)。本屬植物的茶籽幾乎均可榨油,茶籽可供榨油的茶種即通稱為油茶。在全球有200餘種,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;中國就有170餘種。
採收野生茶籽榨油一直為中國人重要的油品來源,然而因各種茶籽含油量不均,只有少數幾種廣為栽種。

壹、大果油茶(C.oleifera Abel)
根據文獻(1),此樹種相當能耐貧瘠土壤,一般栽植後3~4年即可開花結實,15年後進入盛產期,豐產可持續至70~80年,百年後結實才開始衰退。大果油茶在中國栽培歷時久遠,所開發培育出來的品種繁多,如軟枝油茶、寒露子、中降子、霜降子等。果實形狀也有所差異,如球形、橄欖形、桃形等,一個園子可能同時有多個品種,造成農民田園管理和業者脫殼榨油上的困難度。


貳、小果油茶(C.brevistyla (Hayata) Coh.-Stuart)
小果油茶的品系,在臺灣各地流傳不同的品系栽培,尚未有正式登錄的品種,未來小果油茶在品種選育及栽培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。